平台注册 注册登录"/ 平台注册

人均GDP第一,这座湖北小城靠什么超越汽车大城?

admin

在湖北省的城市经济版图中,襄阳与宜昌的竞争格局尤为引人注目。

这两个城市都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争夺“老二”的位置由来已久。在上世纪80年代,襄阳的GDP是宜昌的一倍还多,但有意思的是,在2000之后,两者每年的GDP数值开始不相上下,竞争之势愈发焦灼。

来源:环球零碳整理

人均GDP第一,这座湖北小城靠什么超越汽车大城?

翻开历史,我们发现,在2003年6月1日,三峡大坝开始蓄水发电,至此,宜昌的经济开始腾飞。

依托长江天赐的水能资源,坐拥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宜昌在世界能源和工业地图上,获得了全球知名“水电之都”的称号,成为全中国最有“能量”的城市。据计算,宜昌以占全国0.2%的国土面积提供了全国7%的绿色能源、绿色动力。

一个项目引发城市蝶变升级,在宜昌体现的淋漓尽致。

葛洲坝工程的建设完成,让宜昌从一个滨江小城变成一个中等城市,成为宜昌历史上的“第一次振兴”,而三峡工程,则让宜昌从一个中等城市变成区域性中心城市,产业再次升级。

因此有人戏称,这是一座靠“坝”的城市。

而襄阳在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十大明星工业城市,以汽车产业为支柱,GDP一度超过长沙、合肥等省会城市。襄阳因而从中等城市升格为大城市,成为湖北、河南、陕西、重庆四省交界地区的唯一一个龙头城市,远远超过此时还是中等城市的宜昌。

曾经一段时间,宜昌的GDP还是湖北13个市州中排名垫底。然而这几年,宜昌与襄阳的经济越来越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襄阳。

2023年,宜昌GDP增长250多亿元,增量居全省第二。更重要的是,人均GDP已成为湖北省第一。

来源:环球零碳整理

人均GDP第一,这座湖北小城靠什么超越汽车大城?

展开全文

不仅如此,宜昌也开始在区域经济竞争的舞台上崭露头角,2023年首次跻身全国GDP前50强。

从2021年的54位,到2022年的52位,再到2023的49位,在全国排名不断上升的同时,宜昌曾冲上全国百强城市GDP增速之首,也已经超越南宁、太原和哈尔滨这三座省会城市。

反观襄阳,经济增长略显乏力,2023年仅有15亿元的增量,基本原地踏步的节奏,表现低迷。

有人甚至预测,按照宜昌现在的产业发展,或许在2024年,襄阳会让出湖北经济老二的位置。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宜昌迅速崛起,襄阳却经济失速?

人均GDP第一,这座湖北小城靠什么超越汽车大城?

来源:环球零碳整理

从时间线上来看,宜昌和襄阳的差距逐渐变小也就是这几年。

对于宜昌来说,这3年的最大变化是又引进了一个项目。不过,这回并不是大坝工程,而是一个动力电池项目。

2021年10月,一则重磅消息来袭:宁德时代将在宜昌投资布局320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以为400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电池正极材料。

这是宜昌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和产业项目。

不仅如此,该项目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还给宜昌带来了闭环的电池产业,整合“磷矿—原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回收”等多环节业务。

更重要的是,等全产业链都搭建好之后,还吸引来了欣旺达、海科新能源、楚能新能源等一批新能源电池头部企业入驻。

据“秦朔朋友圈”统计,目前宜昌在建、拟建亿元以上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类项目63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建成新能源电池产能70GWh。

来源:荆楚网

人均GDP第一,这座湖北小城靠什么超越汽车大城?

2021年,宜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5%,令人震惊。那么为何宜昌能接到这个“泼天富贵”?

这还要从2021年的6月说起。这一天,宜昌正式提出要打造“清洁能源之都”和“精细磷化中心”。

对于很多人来说,“清洁能源之都”很好理解,毕竟宜昌作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葛洲坝水利枢纽所在地,是全球水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城市。

然而,“精细磷化中心”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

其实,宜昌有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基地,磷矿资源储量27亿吨,占全国15%、全省50%以上,居全国八大主矿区第二,磷化工处在全国第一方阵。

但是,“清洁能源之都”又怎么能和“精细磷化中心”联系到一起呢?

其实这个答案很简单,生产锂电池中的原材料磷酸铁锂,就需要磷矿资源支撑。

据测算,1吨磷酸铁锂需要消耗2吨磷矿,到2025年,磷酸铁锂的磷矿需求量将会超过400万吨。

也就是说,如果宜昌利用磷矿及磷化工优势,以生产磷酸铁锂等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向动力电池领域延展,不仅能开拓新产业,还能把原有化工产业链做大做强。

因此,在《宜昌清洁能源之都规划》中,到2025年,宜昌力争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系统产能达到200GWh以上,引进百亿龙头企业8~10家,新能源电池产业链规模突破2000亿元。

有人称,全国每4块磷酸铁锂电池,就有1块宜昌造。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763062

人均GDP第一,这座湖北小城靠什么超越汽车大城?

这时,有人可能会说,襄阳也有汽车产业,不少城市因新能源汽车而发展迅速,为什么襄阳会增长失速?

对于襄阳来说,成也汽车,败也汽车。

在以前,襄阳经济增长的最大底气,来自于占据襄阳的第一支柱产业——汽车产业。

襄阳的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核心零部件制造、整车检验检测、销售服务,包括研发等一系列的产业链。而东风汽车正是这里的主力军。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襄阳也早有布局,但最后的结果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2015年初,襄阳提出创建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并且引进长沙众泰汽车,成立湖北弘泰阳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计划年产20万辆新能源整车。但是,协议刚签完,该项目就因公司高管离职被迫停摆。

数据显示,2021年,襄阳汽车产业突破2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然而,当年生产的39.7万台整车中,没有一辆新能源乘用车。

此时,作为襄阳汽车产业中坚力量的东风集团,在造车新势力“围剿”下业务也大幅下滑。

与此同时,相较于全国其他地级市,襄阳的技术创新投资更少,对于传统工业的投资比重依然较大。

襄阳也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产业结构不优、发展质量不高仍是最大的隐忧。

面对全球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襄阳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新兴产业的支撑,在新能源等领域参与度不够等。这些都是近些年襄阳GDP增速不及预期的终极原因,造成了今天襄阳的阵痛。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751133

人均GDP第一,这座湖北小城靠什么超越汽车大城?

相比之下,宜昌充分认识过去资源衍生开发不够,科技赋能相对弱,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抓住机会,将磷矿资源作为与锂电龙头企业合作的核心话语权,延伸原本磷化工产业链,将化工与创新科技结合,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不过,襄阳虽然错过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最佳窗口,但汽车作为其优势产业,襄阳也一直在努力。

2022年,襄阳开始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引进东风年产12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整车项目,建设并投产比亚迪襄阳产业园,成为湖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随后,东风再次在襄阳打造20万辆产能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到2025年,襄阳新能源汽车预计整车产量突破20万辆、产值达到800亿元。

不仅如此,襄阳还在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依托本地磷矿、硅矿资源,培育磷酸铁锂、多晶硅、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新旧动能转换的当下,一个项目的落地将会引起城市巨变,这对很多城市都并不陌生,但如何像宜昌一样抓住机会,各地值得深思。

区域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神马生活百科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