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注册 注册登录"/ 平台注册

对话三星电子张代君:大模型降价、免费潮对手机厂商和老百姓来说是好事

admin

对话三星电子张代君:大模型降价、免费潮对手机厂商和老百姓来说是好事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代君

出品|科技

作者|任婧瑄

近日,2024科技年度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代君与多方代表展开了题为《AI,AI!》的思辨圆桌。

今年年初,三星推出搭载Galaxy AI 的Galaxy S24 系列,率先提出“AI Phone”这一概念。

什么是AI Phone?张代君在论坛后做客科技专访间时解释道,AI Phone采用了预训练大模型的能力,让手机用户的体验得到明显改善。

他表示,对于预训练大模型究竟该放在Device端还是云端,仍然争议不断。有业界人士甚至认为,预训练大模型必须放在端侧,放在云端的都不算是AI Phone。

“刻意去把它进行这样的一个界定我觉得毫无意义,是一种削足适履,没有必要。”

在他看来,预训练大模型的大小、应用、功能和性能都在不断变化,手机的使用体验、APP也在随之而变。因此,可以基于业务需要将云、端结合。比如,大模型可以根据用户体验的要求放在云端或者device端。

对于AI Phone的未来前景,张代君先生认为随着用户体验和APP的发展,专门基于预训练大模型开发的全新原生应用或者说智能体,将会越来越多。

“这样的应用出来以后,我认为未来十年,AI Phone的迭代还会快速的发展。”他补充道,未来预训练大模型带来的AI Phone概念会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手机行业一大卖点。

在今年的CES(美国消费电子展)上,三星提出了“AI for All”的愿景,致力于将AI技术融入三星电子的设备中,例如手机、家电、IoT设备等产品。张代君先生强调,三星“不盲目崇拜大模型”,而是追求理性、灵活地调度大模型,垂直行业模型,甚至小模型。

展开全文

“我们不拘泥,我们不迷信,我们不为了做大模型而做大模型......我们考虑的是用户体验和运营成本。”

谈及成本,张代君也坦言道,云端大模型需要使用云的能力,调用API,基于用户体量和使用频次,运营成本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现在谁挣了钱?做AI训练、推理芯片的挣了钱,做数据的挣了钱,做平台的挣了钱,而作为Device端,我们花费了巨大的研发资源。”

不过张代君先生认为,近期掀起的大模型“降价潮”和“免费潮”对于三星这样的手机厂商以及AI用户来讲,实则是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大模型时代的业务和应用体验正在加速落地。

“大模型在手机端,对于用户来讲已经进入了快车道,没想到这一天来的那么快。”

附专访精编:

科技:您提到云端和Device端大模型,在功耗、算力等方面,这两个方向有什么不同的挑战?

张代君:训练来讲当然都是cloud-based(云端),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尤其是端侧推理,需要终端手机芯片的算力——无论是GPU、NPU、甚至一系列的专有处理单元,综合的算力要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比如说,今年我们的Galaxy S24是在高通骁龙8Gen3的基础上,利用了它全新的旗舰芯片,把它的算力用到了极致。

功耗也是很敏感的问题。如果用户只是简单用一些预训练大模型的文本功能的话,这个功耗还好。但是如果大量地用到图片、视觉方面(的功能),那这个时候不仅需要较大的算力,还需要有显示,这个时候对手机的功耗要求是蛮高的。

所以有人说,AI Phone对用户来讲会不会更贵?当然也越来越好玩了,可能有的用户说“贵一点也没关系”,但是对于手机厂商来讲,成本会更高一点。

对未来来讲,我觉得AI Phone时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演进,我相信算力会越来越高。随着电池技术发展以及软件体系结构的变化,我相信功耗控制也会越来越合理。对于用户体验来讲,我觉得未来会更加友好。

科技:在今年的科技年度论坛上,您直言自己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对AI大模型闭源表示支持。三星在AI大模型方面具体的布局思路是什么呢?

张代君:预训练大模型我们更多关注于Device端的业务应用体验。三星也推出了高斯预训练大模型,无论是语音语言还是视觉大模型,我们已经发布了,用于企业内部的一些2B的业务,当然也会用到2C的产品端。

结合我们的商业模式以及产品的布局,我们主要是面向于Device端这样的垂直应用、行业应用大模型,目前我们是内部闭源在进行开发。

对于三星来讲,我们不仅有我们内部的预训练大模型高斯。我们也在积极地和顶级大模型厂商无论是global(全球)还是中国进行合作。

国外我们和谷歌在合作,国内我们是和百度、美图等有合作。据我所知,这些厂商目前有闭源的,也有开源的一些模型。对合作伙伴,无论它是开源还是闭源,我们都欢迎。我们更看重大模型的功能、性能、以及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包括价格与技术支持。

科技:您提到三星更多关注Device端,具体是如何推动AI技术来提升用户体验的呢?

张代君:在AI1.0的时候我们投入巨大。我们有Bixby(AI助手)——voice、vision,当然人脸识别、手写识别、相机方面、相册上面等的AI功能就更多了,有些AI技术在云端部署,成本比较高。

AI2.0大模型时代,在关注业务应用的时候就要考虑控制成本。我们definitely(当然)要借助云端,因为有些需求只能在云端处理,但是我们也要把一些业务放在我们的端侧。这样的话在运营成本上我们就可控,因为不用付额外的云端费用。而且,端侧对用户也有隐私保证、流量节省等好处。

从Galaxy AI的策略来讲,云端我们合作大模型,在端侧我们有自己的专业模型,甚至有小模型。

三星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内部语言翻译就是一个刚需。翻译此时此刻在手机端也很重要,到目前,三星仍然是行业第一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去研发on device AI用于Live call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er(通话实时翻译和面对面翻译)。

我们发布时是13门语言,最近应该达到23门语言,新的语言还在开发当中。

我想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我们的策略:一切理性地看待大模型时代,不盲目追求这个风口,一切为了用户体验。

科技: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近十年最低水平,您觉得逐年萎缩的手机市场会因为AI重新焕发生机吗?

张代君:手机本身确实到了一个饱和点。其实回过来看最近五年的PC出货量,面临类似的问题,甚至包括家电,面临着硬件饱和、软件饱和、甚至体验饱和。

但是对AI的发展来讲,我觉得这轮AI2.0在认知智能方面,预训练大模型确实给用户体验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是云端还是端侧。我相信AI带来的非常精彩的体验会吸引用户的换机潮。

今年发布了Galaxy S24之后,我们在全球市场上我们做了一个调研。有25%以上用户说,我买Galaxy S24是冲着Galaxy AI概念来的。这是我们第一代产品,就有25%用户冲着这个功能点(Galaxy AI)——未来,我们还会有很多卖点、很多功能点,那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会来为此而买单。

我相信从今年开始,在未来的两年、三年,AI Phone就像当年智能手机的发展一样,智能体验会进一步完善,进一步让用户爱不释手、越来越离不开。我相信AI会成为整个手机行业的一个“助推器”,一个“催化剂”。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神马生活百科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