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注册 注册登录"/ 平台注册

江苏省常州市华润小学汇聚资源不断打开发展新空间——以教师成长激发新建校发展活力

admin
江苏省常州市华润小学汇聚资源不断打开发展新空间——以教师成长激发新建校发展活力

学生在参加活动。学校供图

江苏省常州市华润小学汇聚资源不断打开发展新空间——以教师成长激发新建校发展活力

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校供图

江苏省常州市华润小学创办于2013年,位于常州市天宁区近郊。办一所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成为地方政府和周边社区的期待,也是这所新建校面临的挑战。让人欣喜的是,短短10年,学校由创办之初的3个班级、130名左右学生发展到现在的55个班级、2000多名学生,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域推进集团化办学,更得益于学校主动发展和汇聚资源的意识。10年来,学校紧紧抓住“人”这一发展关键要素,通过实施管理创新、优化队伍建设、推进教研项目等,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持续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平台,进而推动学校整体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学校发展的最根本力量。新建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少管理干部和优秀的成熟教师,同时,新学校青年教师较多,教师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与集团核心校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实行师资互派,由局前街小学委派学校优秀管理人才和成熟骨干教师来华润小学支教,华润小学则派青年教师去局前街小学跟岗锻炼或顶岗教学。

学校从长线思维出发,实行“一带二”的跟岗培养模式培育管理团队,即一名核心校的成熟干部同时培养两名同岗位的后备干部,我们也创造性地将这种培养模式称为“双岗位制下的梯队式”管理模式。这不仅让更多教师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人才培养的成功率。以学校人力资源中心为例,起初,由核心校成熟干部担任部门负责人,两名跟岗的年轻后备干部分管人事劳资、文书起草等事务,学校还鼓励优秀青年教师以非行政组织形式协助管理。在岗位的历练下,这些青年后备干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校独立建制后,核心校成熟干部逐渐撤回,“跟岗”锻炼的后备干部组成了学校新的管理班子。这支年轻的行政团队独当一面又相互协作,为学校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经过一定的实践和思考,《“双岗位制下的梯队式管理”工作模式初探》一文获常州市集团化办学优秀实践案例一等奖,集中展示了学校对集团化办学下的新型管理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在此模式下,两名“90后”青年干部晋升为校级领导,管理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部分新教师被选派到局前街小学接受锻炼和培养。在集团核心校高起点、高平台的培养下,新教师在教学与管理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一位年轻教师在执教第3年就获得了江苏省小学道德与法治评优课一等奖,执教的第9年被评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第10年晋升为校级领导,成为青年教师快速发展的典型。

学校干部及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促使学校发展呈现出诸多积极态势,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品质,还营造了良好的成长氛围,为学校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经济学中有一种资源叫作管理资源,它不同于物质、人力和财力资源,具有无形和潜在的特点。它之所以被称为一种资源,是因为通过加强管理,便可增加产量、产值和利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样,学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管理资源的支撑和保障,有助于调动和集聚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力量。

除了学习和借鉴局前街小学的管理经验,学校还积极推进多元治理。把教师作为学校治理的主体,赋予教师更多的管理权力,促进教师在推动学校发展建设中实现自我成长,从而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推出“年级组自治”管理策略,提出“将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校园内实现”这一理念,鼓励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年级组的教学管理、教研活动、学生工作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在这一理念下,各年级蹲点主任的角色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成为年级组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组织策划和落实日常工作的重任,年级组各成员也积极参与,发挥各自的专长和优势,共同为年级组的发展出谋划策。以教学活动为例,在学校期初、期末特色活动中,各年级组均会在学校顶层规划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既定的活动方案进行细致的筛选、调整和完善。同时,蹲点主任会精心组织年级组成员进行明确的任务分工,部分成员负责方案的进一步优化,部分成员负责撰写活动报道,还有部分成员则负责摄影工作,学生成长中心、后勤保障中心等则作为协助部门参与活动过程,以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完成。这种全员参与式的研讨既能确保年级组每一位教师对方案的深度解读,更能集中每一位教师的智慧,确保活动方案的科学、创新、可行和高质量。“年级组自治”不仅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也激发了年级组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符合学生的成长节律。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还以年级组为单位,构建了华润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自我督导机制。各年级分别创立了由书记、校长室、课程教学中心与年级蹲点主任共同组成的“教育常规督导组”,从“听——深入课堂,聚焦学生习惯养成”“查——立足常规,聚焦细节提质量”“研——个别交流,思维碰撞促思考”“思——总结反馈,明晰方向促改进”4个方面深入年级组各班级各教师,通过自我督导的形式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精准反馈与指导帮扶,从而推动各学科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和学生更好更快速地成长。

管理重心下移与年级自督整改等做法,不仅显著增强了教师队伍的主人翁意识和主动担当精神,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师德素养,放大了学校整体的领导效能,同时也汇聚了广大教师的管理智慧与专业才能,有效锤炼了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能力素质,最终实现了管理育人的目标。

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我们把开展项目研究作为办学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通过参与或承担集团教研项目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师成长。

学校积极承担集团校的研究任务,贡献研究智慧。如在建设集团“儿童成长节律课程”中,由华润小学完成关于立冬、大雪等节气生活的设计和实施,经集团课程部进行资源整合和完善后在集团内共享,推动了集团内的集群创新。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成员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自我造血,实现集团课程理念统领下的教师独立发展,让青年教师的教研水平在主动变革中焕发生机活力。华润小学成立了校区独立的课程研发中心,聚集了学校骨干力量,围绕研发主题提前思考与策划,呈现初步的顶层设计,在重心下移到年级组、学科组时再对方案进行讨论、修改与完善。这样的教科研管理制度既保证了学校重点项目策划时的质量,同时又让方案在不同群体的群策群力中趋于完善,促进了学校教研骨干力量的培养及引领,这样的“顶层智慧”来源于教师又服务于教师。

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一批拥有较高教研水平的青年教师成长起来,学校许多教龄不足10年的青年教师纷纷独立申报江苏省教育规划课题、常州市教育规划课题,在省市区论文评比中也获得多项一等奖的好成绩,引领学校教研水平高速发展。在学校核心课题的引领下,学校在课题研究的推进中采用了“梯队发展,差异推进”的策略,研究推进从扶到放,逐渐走向既有校级统领又有多元研究形态的可喜局面。近三年,学校已有省内涵建设项目2项,市级重大改革项目6项,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6项,区级课题、校级微课题10余项,立体化网络课题群初步建立。随着研究的深入,一批批骨干教师成长起来。在项目的引领下,学校积极整合资源,强化校本特色,优化项目结构,在项目研究中坚持成事又成人,不断提升教师素养,激发学校发展的创新动力。

从传承集团资源,到挖掘内生资源,再到整合项目资源,10年里,学校聚焦“人”,以资源支持系统充分激发教师自我表达的意愿,形成教师主动发展的态势,实现了从依靠集团到自主成长的蜕变,也促使华润小学从一所新学校成长为新优质学校。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将以更高的办学追求、更加开放的心态、更为主动的精神汇聚更多资源,集聚更多能量,深化改革创新,以“人”的发展为不竭动力,努力办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贡献智慧和力量。(作者钱小琴系江苏省常州市华润小学校长,何燕系该校副校长)

  

李伟平 鲁兴树

“参与”是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也是一个具有丰富意蕴的词,“参与”用在管理上更具有丰富的成长意义。华润小学这所新建校快速发展的历程,让我们看到了“参与式管理”在助推师生发展中的价值与力量。参与式管理,就是让更多的人参与管理。

让更多的人参与管理,意味着管理功能的转变。管理的重要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秉持这样的功能观,华润小学积极推行管理重心下移,让更多的年轻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在管理岗位中历练成长。如在与集团核心校结对培养干部的过程中,他们采用“一带二”的跟岗培养模式,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

让更多的人参与管理,意味着管理方式的转变。一方面是从外控管理走向自主管理。师生参与学校事务,既有助于集聚发展力量,又有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另一方面是民主管理。推进级部管理、开展学生建言献策活动、成立多主体参与的议事会,华润小学这些改革举措,让我们看到了民主管理的痕迹。

让更多的人参与管理,意味着管理者角色和“领导”内涵的转变。谁是领导,不取决于身份,而取决于他是否真实参与、是否发挥了管理和领导的作用。为提升学校整体领导力,华润小学积极推进项目化管理和非行政性组织建设。例如,他们推出了“年级组自治”管理策略,突出了管理的专业性,也让一线教师有了学校改革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责任感、专业能力也必将得到提升。

需要强调的是,让更多的人参与管理,不是简单机械地增加管理者数量和提供更多的管理岗位,而是涉及学校管理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学校制度和组织等一系列变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和提升管理的育人价值。

(作者李伟平系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联合党总支书记、局前街小学校长,鲁兴树系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08日第5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神马生活百科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