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注册 注册登录"/ 平台注册

以“五大工程”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dmin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项工作要有形、有感、有效。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以研究和创建“红石榴”学校文化为抓手,在“融”上做文章,在“心”上下功夫,实施“红石榴”文化品牌、“大思政”铸魂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石榴园”健康第一、“大美育”浸润行动等“五大工程”,对各族师生进行融“心”、融“爱”、融“情”、暖“心”、润“心”教育,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石榴”文化;立德树人

❋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汉藏合校特色内涵发展实践研究”(JK17046);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文化润校以爱育人——内地西藏班(校)‘红石榴’文化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LX34J-901-934046)的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1]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创办于1958年,目前在校生2105人,含汉族、藏族、回族、满族、苗族、彝族、水族、土家族、布依族、珞巴族、门巴族等十余个民族的学生。近年来,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研究和创建“红石榴”学校文化为抓手,在“融”上做文章,在“心”上下功夫,确立“文化润校、课程立校、以爱育人、育人育心”办学理念,实施“五大工程”,有形有感有效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红石榴”文化品牌工程:以有形之文融“心”

2019年起,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创建独具特色的“红石榴”学校文化品牌,倾力培植“红石榴”精神家园,赋能学校特色内涵发展。

做实科研支撑,驱动内涵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具体体现。[3]为探索“第二个结合”在学校文化建设上的实现路径,深入推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学校开展西藏班“红石榴”文化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研究,从政策、理论和实践等角度回答和破解各族师生“为什么要‘融’、怎么‘融’、‘融’得怎么样、下一步怎么深‘融’”等四大瓶颈问题,提出以“果、籽、花”为主内涵的“红石榴”文化理念:构建石榴果的成长共同体、弘扬石榴籽样的团结精神、实现石榴花般火红的报国梦,积极创建“红石榴”学校文化。

做细品牌工程,营建文化家园。学校以“红石榴”文化课题研究为引领,着手实施“红石榴”文化品牌创建工程:开发一套“红石榴”视觉标识,应用于校徽、校旗、校服、校园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研发一张“红石榴”课程图谱;新建一组“红石榴”地标景观;建成一座“红石榴”文化长廊;开展一类“红石榴”文化宣讲;开设一场班级“融”文化讲坛;举办一系列“红石榴”文化节。这些品牌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校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营建了平安和谐、团结进步、美丽幸福的校园文化。

“大思政”铸魂教育工程:以有感之举融“爱”

学校重视思政课内涵建设,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推广情境化教学,推进“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协同育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强化师德培元,建强思政队伍。一是学校把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纳入评优评先和年终考核体系,着力建设敢于担当、长于研究、善于合作、乐于育人的思政教师队伍。二是树立“人人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育人理念,优化“文化养德、榜样树德、实践悟德、阵地育德、学科融德、家校赋德”等六大育德模式,推行“石榴籽”成长导师制,引导全体教师倾情做学生“生活上的慈母、学习上的良师、思想上的益友”。三是开展“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宣讲等主题活动,增进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创造力。四是作为市级课程思政联盟示范校之一,学校各学科深度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与合肥市第八中学、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等结对共建,与华中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大思政课教研。同时,以参加长三角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论坛、思政课教研等活动为契机,打造“优师优课”,凝练优秀案例。

利用契机载体,上好大思政课。第一,开发开设“红石榴”校本课程。横向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主题引领,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汉藏学生礼仪、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学校、研学旅行、生涯规划等课程;纵向以德育学期主题月为贯穿,系统开展德育主题月、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及特色典礼仪式等活动,促进汉藏等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第二,上好大思政精品课。按照“梳理学科课程思政元素—打造学科课程思政精品课—凝练展示学科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的步骤,锤炼学科教师大思政育人能力;以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校园节日为契机,统筹开展主题思政课、国旗下思政课;搭建戏曲传承基地、机器人活动室、格桑花艺术团等社团平台,通过项目化社团学习,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转化为可写、可画、可演、可讲的具象化实践活动,增进各族师生深度交融。

“家校社”协同育人工程:以有效之法融“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学校整合家、校、社三方资源,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助力推进各族学生健康和谐成长。

搭建多方平台,开展协同育人。与属地公安系统、共青团、妇联组织、社区等部门合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月、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机器人进校园、节日联谊等“手拉手·心连心”活动。利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引导各族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增强文化自信,赓续红色血脉,携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家校千里牵手,共架团结桥梁。学校利用暑假护送学生返藏契机,开展特色高原家访、开办高原家长学校,传递先进的家教理念与方法;建立联系关爱机制,班主任联合任课教师、心理教师、生活教师对学生进行家访和心理关爱;定期开展家长教育状况调查、优秀家长学员座谈会、亲子座谈会、亲子读书分享会、“一封家书”、亲子特色实践等活动,引导家长科学教育孩子;借助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消防进校园、文物进校园、馆校联合等鲜活形式,助力学生和谐发展。

“石榴园”健康第一工程:以有力之行暖“心”

学校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进卫生、健康教育和体育工作,将健康素养融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将健康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将健康教育渗透学生学习实践生活诸环节,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水平。

开展多元评价,激励健康成长。探索建立以增值评价为重点的多元评价机制。“多元”体现在四点:一是评价手段多元,“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三是评价内容多元,学校表现、家庭表现和社会表现相综合;四是评价形式多元,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总评同开展。增值评价关注两点:一是增加值,不比基础比进步,每个人每天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对生命的礼赞;二是净效应,不比背景比努力,努力能激发成长的活力。通过多维度评价,让每位学生的成长“被看见”。

综合施策发力,促进健康发展。一方面,学校发挥“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效应,创建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配齐配强专职和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开展多彩心育活动,将每年4月和11月设为心理健康教育月,常态化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每年定期开展“五个一”活动,一次全校学生心理状况摸排建档、一次“相逢在花季”青春期健康知识讲座、一次“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专题讲座、一次消防安全专题培训、一次法治安全专题教育,为学生健康发展护航。另一方面,学校建有包括体育、健康教育、保健教师、校医在内的健康工作队伍,保障学生体质监测常态化开展;通过科学制定学生菜谱,保障师生合理多样膳食;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健康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美育”浸润行动工程:以有情之美润“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4]学校积极推进“大美育”研究与探索,将“大美育”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将美学原则渗透进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增强师生文化自信。

优化美育环境,打造昂扬文化。从校园建设到空间设计再到文化场域,校园环境时时处处彰显师生的主人翁地位与学校的和美文化底色;新建“红石榴”大楼等文化建筑,让校园建筑在文脉传承与展望未来中彰显大美情怀;打造“红石榴”党建基地、校史馆、团结广场、文化长廊等特色基地,凸显“美美与共”的文化底蕴;按主题布置“石榴花开”文化宣传栏,按特色设计班级文化园地和年级电子屏,按创意布置师生作品展区,随时随地浸润师生心灵。

实施浸润行动,厚植家国情怀。关心关爱美育教师成长,学校将美育教师承担的艺术社团指导、课外活动、课后服务等第二课堂指导任务计入工作量;开足开好美育课,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探索“五育”融合的学校美育模式,开展馆校合作等跨学科跨场域美育教研和实践活动;重点办好春季“石榴花”节、秋季“石榴果”节、每学期美育节等,让师生站在学校舞台上展示风采,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参考文献:

[1]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N].人民日报,2022-03-06.

[2]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05-30.

[3]潘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求是,2023(24).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徐杨

《中国民族教育》2024年第6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神马生活百科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