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注册 注册登录"/ 平台注册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admin

你可还记得

古城里第一家西餐馆是谁开的?

她家的西餐馆

外国人点单,翻译是宣科;

她家的西餐馆

菜单都是老外帮忙制作;

可她家的西餐馆

如今的丽江几乎很少有人听说……

李德茂和和承杨夫妇,是这家餐厅的创立者。在1986-1996的十年时间里,吸引了无数来丽江旅游的老外,热情地称呼他们为“NO.40”,并像迷弟一样,在出版的书籍中为他们打call。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前排右一为李德茂,后排左一为和承杨)

那些年,在丽江古城积善巷40号逼仄空间内,老外会弯下高高的身子,爬上二楼,就着太阳喝咖啡。楼下,放学的孩子,下班归来的纳西若蜜,无所事事的小狗,柔软的时光,缓缓趟过。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展开全文

(右二为和承杨)

但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个发家致富的爽文故事,可能会失望了。

没有第一桶金的积累,没有将店铺越做越大的野心,“NO.40餐馆”,代表着一名坚韧又豁达的纳西妇女,那些年最最质朴又平凡的生活。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右一为和承杨)

文案丨龙 庆

图片丨和宇辉

海报丨和占江

编辑丨杨莉娜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2024年3月,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此时,距离李德茂开西餐馆的日子,已经过去了30余年。然而,每天下午,88岁高龄的她,还是习惯给自己泡一杯雀巢速溶咖啡,再配上一些点心。这是她开店时跟老外养成的习惯。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那时的丽江咖啡难见,就连她店里的咖啡,也是托人打听了,从昆明买来的缅甸进口咖啡粉,放在网纱布里高温煮沸,用煮奶茶的方式,做成最原始的缅甸手煮咖啡给老外喝。

彼时,丽江古城只有五条街,开餐馆的几乎没有。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当时年过五旬的李德茂供职的先锋小吃店刚刚解散,没了工作,家里孩子多,仅靠教书的丈夫和承杨艰难拉扯。有亲戚去外地出差,见外面的世界市场经济开始萌芽,便出主意让他们夫妻开个小店。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1980年代,改革开放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面貌还是朦胧而多变的时候。一开始,李德茂并不敢,“早些年在门口卖点儿水果都会被谈话,开个店会不会被抓起来?”丈夫和承杨却鼓励她:“没事,开了再看!”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在买东西还需要凭票购买的1986年,亲戚朋友帮夫妻俩开到了钢筋,将家门口不足10平米的三角形铺子添了一层,没有宣传,没有装修,餐馆就这样开张了。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餐馆说得好听,不过是新义街积善巷40号大约10平米的两层小屋,每一层只能容纳3张矮桌,楼梯都是用钢筋焊上去的,陡峭又逼仄。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隔壁住着和承杨的发小宣科。但当时的宣科也没有名气,还在筹备他的纳西古乐,有时候回不来,宣科的孩子宣六斤便在他们店里吃饭。

开店没多久,赶上三多节,去白沙的市民回来全都挤到他们家。“人多得个,家里准备的食材都没了,还要去隔壁家借米借菜。”

但真正让餐馆火起来的,是来丽江旅游的老外逐渐增多。洛克的《消失的地平线》让国外背包客来到丽江,住在NO.2招待所(第二招待所),吃饭就在“NO.40餐馆”。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老外那时来丽江也不怎么吃西餐,丽江本地菜他们也吃不惯,于是,我们店里很多菜都根据老外的口味自己摸索。”李德茂研究出了纳西三明治:一个纳西粑粑切开,里面配上番茄、鸡蛋、乳饼,吃起来和汉堡包差不多;李德茂自己腌制的纳西牛排和猪排,让爱6成熟的老外,喜欢上了8成熟;还有纳西三丝炒面,纳西米酒乳饼等根据老外口味做成的改良菜……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家住古城的杨嬢嬢至今记得,那些绿眼睛的外国人最爱在“NO.40餐馆”二楼喝咖啡,而对身为孩童的她来说,这些黑黑的饮料太苦了,纳西三明治也不如粑粑好吃,老外却人手一个。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有位老外在丽江一呆两个月,将“NO.40餐馆”当作食堂,每天都在这里坐一坐。等他回国之后,竟然寄了几本亲手做的英文菜谱给李德茂夫妇;另一位老外将“NO.40餐馆”写在游记里在国外发表了,前来打卡的背包客越来越多。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那时,李德茂的大女儿在丽江地区水泥厂工作,同事最爱调侃她的一句便是:“你家妈妈太能找钱了,钱都是一兜一兜地装着。”

钱挣了多少,李德茂并没有计算过。“一兜一兜的钱,也不过一元两元的零钞居多。”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对于一家铺子的小本买卖而言,今天进账,明天进货,是一笔不好计的账。更何况,家里孩子多,这个孩子结婚需要“打发”,另一个孩子盖房子,也得支持下;又或者,孙子辈考了好成绩了,送一辆儿童自行车……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起早贪黑的辛苦,一家人却是扎扎实实地体验过。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李德茂年迈的妈妈,常在店里帮忙理菜、洗碗;大孙女刚学会写字,就爬上爬下去点菜,有一次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额头缝了3针;和承杨在工作之外,负责搬牛奶、啤酒等重活,一天在装木门的时候,木门板砸到脚板动弹不得,用三轮车拉去医院的路上,握住大女儿的手紧张地问:“我格会死?”

这就是普通人的人生,宿命中挣扎,又带着一丝自嘲的幽默。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出生于1936年的李德茂,原本应该有着很好的生活。她的父亲是丽江著名的烈士李烈三。当年自家的商号也是丽江习、王、李、赖4大商家之一。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陈列在丽江市一中校史馆的李烈三烈士的照片

李德茂从小耳濡目染的,是父亲从丽江等地购些茶、糖、盐、器皿等,用马帮运到中甸、西藏销售,又从藏区购买虫草、贝母、酥油等特产运回丽江。马帮经常在自家门口穿梭,李德茂在一旁嚼着虫草,喝着酥油茶,妥妥的大小姐一个。

可命运的诡谲之处在于,它从不现身,却统摄着每一个人。1949年8月,李德茂父亲李烈三在前往中甸县谈判和平解放中牺牲。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父亲的突然离去,复杂的家庭关系,时代浪潮,以及时间流经每个人所造就的日常的悲剧,永远进行着。躲不开也逃不了,冲不破也甩不掉。

这让李德茂始终活得小心翼翼,生意再好也不敢请人,不敢扩张,常常担心的是,“这生意要不不做了,害怕了害怕!”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1996年2·3大地震后,李德茂关闭了餐馆。2000年,全家搬离了古城,去新城盖了房。如今,大多数丽江人早已忘记当年小有名气的“NO.40餐馆”。丽江旅游的兴起,对李德茂而言,也只是“现在生活好了许多”,闲暇收收租,晒晒太阳,日子和许多搬离丽江古城的老太太差不多。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偶尔家里亲戚会提起,当年模仿他们的某某餐厅老板,后来一段时间生意很火,之后找了个老外,拿了绿卡,去了国外生活;

当年租他们房子的小伙子,从一穷二白到如今的身价不菲;

当年如果将这个铺子继续做下去,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古城记忆……

李德茂并不沉浸于其中。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当年开餐厅无非是为了改善生活,儿女成家独立后,生活都好起来,自然可以不用开了。”

或许,在经历了时代的波澜壮阔后,平淡是福给李德茂的幸福感,要比维系一家餐馆要多得多。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一个滚滚的时代,以一个小家小店铺陈开来,又并未随着一家小店的关闭而戛然而止。随着市场经济的放开,丽江叙事变得丰富得多。最早吃螃蟹的“NO.40餐馆”算一个,后来居上的樱花屋金也是其中一个,无数的火塘、小酒馆、民宿、酒店也参与其中,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吸引世界的眼光,又在市场洪流中迭代或者消亡。

采访的最后,李德茂带着我们去看她的“NO.40餐馆”。租她房子的店老板,总喜欢亲切地称呼她为“董事长”,而李德茂的脸上波澜不惊。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从大研花巷的口子进入丽江古城,她会告诉我们,大研花巷这一片曾是她伯父李达三家的祖产,后来捐给了国家;他父亲以前支持革命捐赠的古城大宅子如今挂着招租;一路走来,她记忆里的古城不是哪个客栈,哪条街道,而是杨家、和家、李家……那是记忆里她亲身经历的邻里生活。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当年的N0.40西餐馆,就在图中左边建筑这里

时间仿若回到若干年前:李德茂刚满10岁,在喝完酥油茶的夏日午后,一头扎进屋门前的小河游泳。那条河通着黑龙潭,干净而清澈,无数儿时的伙伴会相约着游泳,而那些留得住的,留不住的,都在岁月的指缝中缓缓流过。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唐新华 摄)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她是李烈三女儿,曾在丽江古城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宣科都来帮忙她当翻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神马生活百科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