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注册 注册登录"/ 平台注册

文学作品细读如何发生

admin

文学作品的文本解读就是个案解密,通过文本细读获得作品丰富深邃的意义。读者要能获得阅读的快乐,应该要进行一个类似侦探破案的过程。

电视剧《巡回检察组》中检察官冯森在案发现场由一片种植的小树林生长情况,根据其中有一棵长得特别茁壮,推断出这棵树的肥料与其他树不一样,因而刑警挖开这棵树的土壤层,果真发现这棵树下面有被害小女孩的尸骨。案件从此有重大转机,检察官冯森首先查阅大量的案宗、资料,这相当于我们带学生解读文学作品时,首先要和学生一起阅读大量与文本历史背景、作者及文本相关的材料,这是证据搜集的第一步。同时警察还要走访实地、现场及相关人员,那么我们也要细读文本,勘查文本,勘查文本现场,我们读《诗经》读杜甫,最好要到《诗经》发生的现场、到杜甫的故地和草堂去,回复到现场不可能,那么至少可以去《诗经》故事发生地去体验一种切身的体会和感受,当然还可以通过视听音像等把当时的历史现场重温一下。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分析,而分析如何展开?这个时候就要用到分类、梳理、比较等方法。冯森在树林中就是首先把同一批种植的树作了一个分类,问询园林局之后作了一个梳理,在比较中发现了其中一棵特别的树,然后深入挖掘,结果自然就会呈现,案情真相就大白于天下。

一个文本就是一个案件,文本解读就是破案。

这里还要具备的是一种敏感,对细节的敏感,对细节的捕捉。譬如为什么冯森发现这个案件有问题,而专案组几十个人都认为凶手已经认定了呢?那就是冯森的敏感,或者说是因为他有超于一般人的职业素养,这个素养是通过大量刑事侦查培养出来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职业素养要通过很多量的积累,然后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阅读很多文本作品,在阅读中形成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思维的敏感性,尤其集中在对细节的筛选和捕捉上,在人所未发现的地方发现,然后基于全部事实真相形成一个判断。有了判断后,把全部阅读的判断感受综合起来,从而参与到作品意义的建构,也就有可能发现一个崭新的认识世界,文本独一无二的美学特征就可能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个文本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的文本,带着“我”作为一个读者的体温、情感、思想。这就是伟大的文学作品的不确定性与空白形成它审美的魅力,引领着、呼唤着读者去解读、去完成、去创造。在这种意义上,读者的接受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破案的过程。深刻的文本如同一个复杂的案件,需要高超智慧的侦查者(读者)来侦破来发现。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一个图程来表示:文本—案宗、资料—走访现场(细读)—分析(分类、比较、梳理)—筛选关键信息(捕捉关键细节)—判断—综合—发现和认知。这同时是一个形成批判性阅读的过程,基于问题解决的阅读教学路径:捕捉细节,生成问题;运用关联,分析问题;指向发展,解决问题。其中必须要抓住作品人物言行和情节发展的情感逻辑、事实逻辑、叙述逻辑及人物行为的因果链条等。

鲁迅的《祝福》中,当祥林嫂第二次来鲁四老爷家做工时,我们看到小说有一句单独作为一个段落这样写:“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祥林嫂被婆婆卖到贺家墺嫁给贺老六是第二次嫁人,按道理,应该叫老六嫂,为什么在贺老六死后再次到鲁镇来做工还是叫祥林嫂,从这句话里你想到了什么?这就是我们侦破、解读这部小说的一个关键思考点。

通过课堂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即使祥林嫂再嫁贺老六,鲁镇的人们依然认为她是死去的第一任丈夫祥林的媳妇。“一女不嫁二夫”“从一而终”的观念根深蒂固。当然也说明,在鲁镇人的心里,根本上也不认可祥林嫂再嫁贺老六,封建礼教的思想牢固地扎根在人们脑袋深处。那么祥林嫂本人有没有“从一而终”的观念呢?我们再看一个细节。

祥林嫂和贺老六拜天地时,“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这个细节描写写出了什么?祥林嫂的反抗?不屈服于命运?更深的一层意义恐怕是祥林嫂脑子里也牢牢地盘踞着“一女不嫁二夫”“从一而终”的观念和思想,正是这样一种可怕的思想观念,导致了祥林嫂不惜生命代价的反抗。这正和小说上文的一句话“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相呼应。封建礼教在人们脑袋里的深度、厚度,在人群中的广度,它“吃人”的本质就蕴藏在小说的这些细节中,我们通过侦破案件一样文本细读的方式走向文本深处,使作家意欲表达和揭示的主旨昭然。注意文本细节,把握文本细节,在文本细节处发力,在人物行为的反常处分析问题,从而才能一睹文本主题的堂奥。

在《红楼梦》的阅读中,我向学生提出对第35回中“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二句来,因暗暗的叹道……”这个细节进行讨论分析。有学生就提出,黛玉在这里看见了潇湘院内参差的竹影与台阶上的苔痕,心中有感而发想起了《西厢记》里的两句诗。她站在怡红院外看着熙攘的前去看望宝玉的人们,再回想起自己独自一人的寂寥与孑然,一种孤独与哀伤油然而生。后面又将自己与崔莺莺相比,表现出黛玉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望与对亲人陪伴的向往。这是对文本情感逻辑的勘查与侦破,一种在细读中形成的颖悟和阅读的再创造。

这样一个让学生自己真正去面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它对于我们提升理解、提升认识、丰富感受,是必需的。像破案一样去侦破,去解密文本,我们会发现一个更广阔深邃的属于“这一个”的真相世界。正是这一个过程,这一个发现,促使我们又去读另外一篇新的作品,我们如是参与到文本中,有不断的收获与快乐,我们的审美品质和文学修养也将不断地提高,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文本解读者,自由遨游在人类浩瀚的精神世界中。

单个文本阅读是如此,反复细读通过梳理发现文本的缝隙处,然后分类、比较、聚焦、提问、证明,通过问题去引导思考,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语文高阶学习的过程、批判性思维形成的过程。群文阅读、大单元阅读、整本书阅读,也是这样去达成深度阅读,读懂、读通,最终把一个外在于自己的阅读对象变成一个属于自己的阅读作品。虽得意而忘言,我们也将立言以表现和确证,由阅读的高阶思维欣欣然走向读写一体“精神和言语共生”的开阔和纵深。

(作者系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语文教师、中国教育报2023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15日第10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神马生活百科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