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注册 注册登录"/ 平台注册

谭建荣院士:给高校科研人员一个安静的板凳,再鼓励他们坐冷板凳

admin

导读:党的二十大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有机结合、一体统筹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是龙头,肩负着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要战略任务,面向新征程新任务新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正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支撑高水平创新。今天一读EDU(ID:yidu_edu)为您带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专访,他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工科人才培养、高校科研及产学研融合等问题分享了他的观点和思考

谭建荣院士:给高校科研人员一个安静的板凳,再鼓励他们坐冷板凳

谭建荣,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研究。

中国教育在线:谭院士您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各界热议的话题。创新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基础和先导要靠教育。您是如何看待高等教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谭建荣:当前,企业正处于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关键阶段,最为紧缺的就是复合型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工科教育要着眼于培养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过去,工科院校的专业分得过细,形成了很多专业壁垒,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只有综合性、复合型的人才,才能切实解决新质生产力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中国教育在线:近年来,“工科理科化”趋势受到大家的关注,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谭建荣:工科有工科的特点,但工科也需要理科来支撑。像我们浙江大学在(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实际上变成了单纯工科性的大学,但后来我们的老校长刘丹率先在工科院校当中重建理科,这是正确的,因为理科是工科的必要支撑。但是,把工科理科化是不对的。任何事都不能走极端,一极端就会走向反面。工科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注意,动手能力并不是“搬砖头”的能力,这个动手能力是指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我认为这三个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中国教育在线:随着ChatGPT、Sora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冲击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您认为我们如何去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尤其是工科人才呢?

谭建荣:我认为,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复合型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课堂教育体系和实验体系。将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高新技术跟产品设计制造技术融合起来,建立这样一个课程体系,同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材体系及实验体系。可以说,这方面我们任重道远。

展开全文

中国教育在线:这里面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谭建荣:最大的难点在于领导的观念。高校校长、书记,包括我们各级政府的观念,只有用先进的观念才能够培养出先进的人才。我认为主要还是观念的问题。

谭建荣院士:给高校科研人员一个安静的板凳,再鼓励他们坐冷板凳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

中国教育在线:您一直在科研一线。在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下,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去定位?

谭建荣:高校是新的科研思想、新的产业技术的发源地和萌芽地,但真正的产业化还是要靠企业。高校的主责是培养学生,并且由老师带领学生去做研发,研发出新型的技术、系统,新型的解决方案等等,然后由企业进行产业化。高校本身能够直接介入产业化的人是很少的。

中国教育在线:要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过去在产教融合方面我们有很多卡点和难点,包括高校的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够理想等等。您认为在促进产学研用融合方面要如何发力?

谭建荣: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卡点,就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产教融合也是这样,各个项目有各个项目的难点,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难点。有些项目缺资金,有些项目缺人才,有些项目缺政策,有些项目缺土地,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创新企业是主体,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这样才能打通整个链条。单从高校端来看,需求是不足的,包括科研需求、创新需求,以及有效的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人类前进的革命动力。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特点。现阶段的创新,企业是主体。

中国教育在线:要从产业端往上走,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国家现在很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强调要在他们学术生涯的起步阶段,进行长周期、高强度、稳定的培养,让青年科技人才甘坐“冷板凳”。您怎么看?

谭建荣:我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坐冷板凳、热板凳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板凳坐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在实行末位淘汰,你冷板凳坐了三年、五年没有成果,就要被分流,板凳就没有了。现在大部分科研人员首先要解决的是有无板凳问题,而不是“板凳冷热”的问题。现在,很多青年教师有焦虑情绪,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然后才是发展问题。所以,首先要给他们一个安静的板凳,然后再鼓励他们坐冷板凳。我认为关键在这里。

中国教育在线:您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有什么建议或期许吗?

谭建荣: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发展根据本单位、本地区、本学科的特点来发展。优秀人才的成长没有统一模式,统一模式就会僵化和教条化。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选择研究方向,让做科研的人真正喜欢做科研这是本质问题,培养兴趣是关键。培养学生也是这样,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本研究方向的兴趣,有了兴趣,他自己就会去钻研。所以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让他热爱本专业。

中国教育在线:是内驱,而不是外面驱动。

谭建荣:对。

本文系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在第61届高博会“高教前沿”栏目的访谈实录,内容有删减,获授权转自“中国教育在线”。

声明:推文基于更好更多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一读EDU观点和立场,如有疏漏及不足之处,请随时指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后台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好消息

如果您希望获取更多教育行业报告,请使用电脑复制以下链接至浏览器,注册登录"高教管理与研究平台",免费下载近300份教育报告、专家ppt(需使用电脑)

https://ai.squarestrategics.com/assistant-cn/prophet-library?_page=knowledge&source=0521A

如果您愿意分享或反馈试用体验,请添加一读君微信(edu_yidu),您将有机会获取价值298元高级会员账号。

想要获取更多消息,您可添加一读君微信,留言“读者群”,邀您入群,更多福利等您体验。

更多阅读

马陆亭:人工智能的时代,实际上适合中国人

·教育报告、学术论坛精选PPT、访谈原文等资料等分

合集|近百份教育前沿报告(附下载)

如何进行自我评估?10所参评高校为你答疑解惑(附下载)|新一轮审核评估

一文读懂四种不同类型的审核评估自评报告(附下载合集)|新一轮审核评估

全球报告!一文读懂AI人才培养与教育政策新走向(附下载)|一读·有料

超300份报告合集|最新前沿成果:清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发布教育报告(附下载)

高校曝光!第二类第2种审核评估自评报告应该这么写!

聚焦审核评估 | 新一轮审核评估“新”在哪?(内附第二类2种审核评估报告)

(附下载)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到底是什么?最新的国际教育报告答案来了——|一读 · 有料

(报告全文)工程教育发展与变革的推动力量:“主流引领者”与“新兴引领者”|一读 · 有料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 | 数字化是影响甚至决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内附完整ppt)

李政涛:直面ChatGPT,教师如何绝处逢生?(内附报告完整PPT)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神马生活百科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