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注册 注册登录"/ 平台注册

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 引领高中科学教育

admin

高中科学教育承担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重任,亟须找到有效载体,而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已经成为科学教育的新路径。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从学养、学材、学科和学生四个层面出发,将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作为引领高中科学教育实施的有效载体。

面向真问题,聚焦学养培育

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科学论证、科学推理、科学建模、道德推理、高阶思维、创新意识与道德品质等素养,其关键在于面向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复杂社会问题。高中紧凑的学业进程让高中生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关心社会问题,通过真实问题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在高中教育阶段,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更需面向真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真问题可大可小,社会重大问题和生活细微问题都可以作为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真问题的来源。社会重大问题是指关涉人类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气候变化、能源枯竭、食品安全等。通过在课堂教学、班会活动、校园科技节等多项活动中以议题学习的方式,让高中生思考和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日本核污水排放、俄乌战争等重大社会事件,以此培育高中生的科学素养。我们还应该将科学素养培育融入高中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例如,学校在科技节期间组织学生对学校食堂、小卖部经营情况进行调研,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科学健康饮食指南,让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明确大概念,探索学材融合

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面向的真问题需要结构化、统整性的知识才能解决,而非碎片化、分模块、分单元的知识。面对高中知识学习的琐碎化和碎片化现象,需明确大概念,将具有聚合性、本质性、迁移性的大概念作为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的组织核心,要将学习材料进行深度融合,形成高质量的大概念,促进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走向“少而深”的学习。

指向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的大概念学习有利于打通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让学生用学科的眼光看世界,从而使学到的知识在新情境中更容易被激活,更容易迁移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要梳理与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相关的间接知识大概念学习材料,即学科知识层面的大概念。比如学校曾将“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哪个更值得买”作为社会性科学议题,涉及物理、化学、政治、经济等学科知识的学习,并结合相关学科教研组重新建构学科知识,让学生通过大概念学习实现深度学习。另一方面,要梳理与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相关的直接知识大概念学习材料,即学生经验层面的大概念。“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哪个更值得买”这一议题也可能是学生家庭遇到的真实问题,教师可以引导高中生利用所学知识,为家庭面对的“买何种车”难题提供决策方案,这反过来也会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

落实全过程,扎根学科实践

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面向的真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经济、政治、道德、法律等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在高中教育阶段,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需全过程扎根学科实践。

学科实践可以通过跨学科学习活动和项目化学习中的大项目驱动两种操作路径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作为一类跨学科主题,具有社会性、开放性、伦理性和科学性,在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时,须整体建构、灵活应用,建构情境支架。如为解决高中生吸烟现象,学校通过“吸烟是否有害健康”等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针对“高中生该怎么对待吸烟”等内容进行讨论和探究。开展融合全过程的项目化学习实践也非常重要,比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雾霾解决”等项目化学习实践,让学生扮演企业主、工厂工人、家长、气象专家、呼吸科医生、环保局工作人员、政府部门领导等利害相关者的角色,从不同立场、不同视角开展辩论与协商,以此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科学伦理与环保责任等,树立促进人类与地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只有不断参与学科实践,才能让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行动。

开展真评价,回归学习原点

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评价应当以学生发展、教师成长、课堂质量为核心,关注跨学科融合的学习情境创设、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与评价、学生伦理道德的培养与评价、师生法治素养的提升与评价、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与评价等方面。总的来说,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应开展真评价,回归学生学习的原点,促进学生素养“五育”融合式发展。

回归高中生学习原点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评价,不仅要制定科学的评价工具,更要开展能够使学生表现可视化的评价方式,改变结果导向的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

一方面,要建构科学评价工具,让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更有效。因为评价量表不仅让学生清楚整个社会性科学议题探讨和践行过程中努力的目标,更让教师能够有依据、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其主观能动性。为此,学校依据科学素养的框架建构包括知识、论证、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三大维度的评价工具,并设定四个等级。

另一方面,要实施表现性评价,提升学生学习体验,让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更真实。在对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进行评价时应坚持表现性评价理念,针对不同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采取包含不同任务和指标的表现性评价方式,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实的体验和收获。唯此,高中生才能通过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增强真实的学习体验,获得真正的学习意义。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专家观点】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

我们要加强科学教育,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培养有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但在进行科学教育时,切不能忘记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方向。在中小学开展社会性科学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操作技能,还能让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获取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我的理解是,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是当前流行的项目式学习(PBL)的一种延伸,也是STEM课程的另一种模式,其主要内容和研究课题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包含科学技术的课题,或者从科学技术在社会的运用中找到社会性问题,通过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社会性,是一种跨学科、跨文化、动态、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党委书记郭传杰:

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彰显了科学教育应该具备的探究性与开放性,能培养学生如何看待科学知识的价值观、如何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论。建议:在议题选择与活动设计上,要坚持以小见大、以大观小,避免泛泛而谈;要注重培养高层次科学教师,特别是能够引导青少年认识和处理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师;可从更基础的角度开展研究,例如从脑科学的角度揭示一些认知规律,遵循基础科学规律推进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加大科学家参与的力度,邀请热衷于教育事业的科学家更多地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提供咨询、参与讨论,丰富研究视角、提升研究质量;要加强案例研究和传播,开发具体、实用的优质教学案例,用于教育实践和传播。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党委书记,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王渝生:

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不仅强调科学的科学性,还强调科学的社会性、开放性与伦理性,突出了复杂的社会问题,能锻炼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符合科技人才成长和培养规律:在科技实践中发现人才,在科技活动中培养人才,在科技事业中凝聚人才。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要以成果驱动研究与实践,教育部门可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并发布“实施纲要”之类文本,以明确项目目标、实施步骤和评估标准,为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系统性的指导;要加强科学家参与力度,邀请包括年轻科学家在内的专家学者参与项目研究和科普活动,以提升科学性、开放性和伦理性,同时为项目带来新的视角和创新思维;要加强面向儿童青少年的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研究与实践,尽早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以上观点分别摘自顾明远文章《生活中处处有科技》[《教育家》杂志2024年第1期]以及郭传杰、王渝生在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2024年专家咨询会上的发言)

《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14日第5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神马生活百科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