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注册 注册登录"/ 平台注册

有病者食之而养治,无病者食之而健身,太原非遗美食“头脑”

admin

过了“寒露”,寒气骤生,尤其在四季分明的太原城,感受分外明显。过了这一天,太原许多饭店的门幌子上便挂出了“头脑上市”的招牌,于是老太原们不再惧怕渐冷的秋风,也不再眷恋被窝的温暖,一大早起来,去相熟的老店,叫一碗“头脑”来喝。店内人头攒动,跑堂的忙忙碌碌将一碗碗浓白的“头脑”端上桌来。很快,店里一片哧溜哧溜的喝“头脑”的声音,夹杂着婉转中带着几分生硬的太原方言,构成这特殊的清晨一景。

搁在新中国建立之前,这样的清晨大早,天还黑蒙蒙的,更没有路灯,经营“头脑”的饭店门前大都悬挂着一盏灯笼作标志,因此太原人不得不打着灯笼去喝“头脑”,因而流传下来,喝“头脑”又称“赶碗头脑”。

有病者食之而养治,无病者食之而健身,太原非遗美食“头脑”

外地客人来到太原,听到主家介绍去喝“头脑”,往往摸不着头脑,“头脑”是何种吃食?又如何有如此怪异的名字?

这个问题几乎太原人都会回答,“头脑”又称“八珍汤”,是太原城里特有的一种风味早点,迄今已经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它是由黄芪、良姜、羊肉、煨面、羊尾油、黄酒、藕片、长山药等八种食材配制而成。

“头脑”选料讲究:

羊肉选的是羊腰眼肉,易于煮烂却不腥膻;黄芪选的是浑源县产质地优良的正宗北芪。

其制作过程也相当精细:将羊肉切小块,大火煮沸,加上花椒、黄芪、良姜等佐料后,改用小火煮熟后捞出,另将酒糟汁入锅煮沸,加料酒、煨面煮成面糊状,再把煮熟的藕片、长山药、羊肉块放入碗中,加羊尾油丁,浇上面糊汤方成。此法制作的“头脑”,面糊清白,浓黏厚重,喝到嘴中,甜、软、绵、香、热,再加上酒香、药香、肉香混在一起,味道一股脑的钻进鼻腔,令人馋涎欲滴,立马抄起勺子大快朵颐。

有病者食之而养治,无病者食之而健身,太原非遗美食“头脑”

展开全文

据说“头脑”本字考证为“酘醪”,属于太原官方饮食制度。“酘”本意为酒再酿,“醪”是未去酒糟的甜酒,“酘醪”的意思就是醇浓之酒。谐音渐变为“头脑”。

“头脑”早在明初,甚至是宋元时期就已经出现,如《金瓶梅》中有:“安排些鸡子肉圆子做了头脑与他扶头。”再如《水浒传》中有:“那李小二从人丛里撇了雷横,自出外面赶碗头脑去了。”再加上宋代有“头脑酒”的记载,我们不难看出,“头脑”这种食品出现,应该久矣,明代朱国祯就在其《涌幢小品》记载:“凡冬月客到,以肉及杂味置于大碗中,注热酒递客,名曰头脑酒,盖以避寒风也。”

对于“头脑”,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傅山先先生。其六世祖傅天锡曾任临泉王府教授;曾祖傅朝宣还做了宁化王府的女婿;父亲傅之谟也是位贡生。在这样一个宦官世家、书香门第里,傅山对明代官民食宿,感受必然是深切的。故而在母亲多病之时,傅山才能汲古出新,以晋地特产,创出“名同而脉理近,寓疗于食”的养生美味,其母常饮此汤,故高寿八十有四。

有病者食之而养治,无病者食之而健身,太原非遗美食“头脑”

在太原吃“头脑”,离不开老字号“清和元”。

“清和元”建立于清初,迄今已经有390多年的历史。据说当时太原南仓巷中段的地面上有个卖羊肉杂割汤的小摊,主人姓朵。由于其既无字号,又不能推陈出新,生意做的很不景气。傅山见其为人忠厚,便将自己为母亲滋补身体精心研制的“八珍汤”传授于他,为了能让更多人接受这种食品,遂改名为“头脑”,傅山还亲自为其书写牌匾“清和元”以及“头脑杂割”,自此这家小摊买卖大好,逐渐形成现在的“清和元”。

其实,傅山先生亲自手书“清和元”、“头脑杂割”是有深意的。

“清”自然指的是清朝,“元”指的是元朝,两朝都是异族入主中原的政权。傅山先生本就是反清复明的义士,于是他以食品名称隐晦的表达其“杂割”“清和元”“头脑”的态度。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傅山难免有狭隘的民族主义之嫌,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呢?

有病者食之而养治,无病者食之而健身,太原非遗美食“头脑”

“清和元”历经数代经营,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朵林风之手,发生了较大变化,除了就餐环境大为改善之外,店里也有了“帽盒”及“烧麦”等佐餐食品,这使得“头脑”生意成龙配套,日臻完善。

随着时代的兴衰变迁,“清和元”也曾几经沉浮,1937年11月8日,太原沦陷,日本统治下的太原城一片萧条,“清和元”也被迫解散避难,店铺被迫改为旅店,情况一直延续到太原解放前夕。

有病者食之而养治,无病者食之而健身,太原非遗美食“头脑”

1949年,随着太原的解放,“清和元”迎来新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1956年“清和元”迁于桥头街,重建了餐厅,请回了失散多年的老店名师,进行了第一次恢复传统风味名吃的整顿工作。1979年又进行了第二次恢复传统风味名吃的整顿工作,这次重点放在了恢复传统特色上,主要内容有:

第一,恢复传统名吃名点的配料、工艺,使其质量不亚于当年。

第二,恢复传统的服务方法、传统的店规,使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提升,以便取得客户信任。

如此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82年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头脑”、“稍麦”、“涮羊肉”、“帽盒”等本店传统名菜都恢复了传统配方、传统制法,满足了太原市人民对名特产品的需求。尤其在把握“头脑”质量上,他们严格按照当年傅山所授的配方来制作,特别强调营养和药理的结合作用,使其真正做到“益气调元、活血健脾、滋补虚亏”的功效。一些曾经断档的名吃,像酥盒子、夹沙饼、荷花酥、龙眼馍、九龙饺等也恢复了供应,还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了二十多个新的品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业绩。

有病者食之而养治,无病者食之而健身,太原非遗美食“头脑”

来到太原,如果没有在清晨喝上一碗热腾腾的“头脑”,那么太原的味道会少去一大半。当然,喝“头脑”是有讲究的。“一壶黄酒,二两稍麦,三个帽盒”才配得上香味郁馥的“头脑”,品尝时则以腌韭菜作引子,举杯慢酌细品,方可入佳境。腌韭菜用的是霜降前收割的宽韭菜,待到腌制两日后,方才食用,面对着一碗“头脑”,只有韭菜方可将“头脑”那种鲜香、酣畅的特别滋味激发出来,不然会有些许腥膻、甜腻的感觉。所以,腌韭菜无异于“头脑”的药引子,缺了它,“头脑”吃起来便少了很多滋味,更别提它的食疗效果了。

“帽盒”也成为享用“头脑”时必备的一种风味美食,它是一种烤制的面饼,短圆柱形,中空,是用不发酵的面粉加入椒盐捏成两片空壳,合在一起,入炉烤制而成,它因形似帽盒而得名,吃“头脑”时将其掰成小块,泡在其中,像羊肉泡馍却不是羊肉泡馍,别有一番风味。黄酒则是因人而异的,但一般喝“头脑”时,呷几口温热的黄酒,似乎便有了几分温润的诗意,用太原人说:真似神仙般的滋润、逍遥,神清气爽,周体通泰。

有病者食之而养治,无病者食之而健身,太原非遗美食“头脑”

傅山先生留给我们的“头脑”,历经290余年,如今已经成为太原人生活的一部分。傅山、“清和元”、太原人不意天时地利人和三相凑泊,写出了一段风云际会,时移世易,如今傅山已不在,“清和元”却老而常青,“头脑”在“非遗”榜上有名,这是属于“头脑”最好的时代,历久弥新,后面自有更多的美食推陈出新,但“头脑”的味道,却是深深镌刻在每一个太原人的味蕾之中。

参考资料:《太原府志》、《山西通志》、《太原史话》、《太原经济百年史》、《山西古代经济》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神马生活百科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